新型冠状病毒(2019-nCoV) 抗原检测试剂盒
注册证号:国械注准20223400361
注册证号:国械注准20223400361
胃黏膜受损,胃癌发生的第一步
胃黏膜是人体最大的黏膜屏障。是胃内很薄的一层黏膜组织,由上皮、固有层及黏膜肌层三部分组成,也是胃肠道与外界接触的场所,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学作用。
胃黏膜承担分泌胃酸、胃蛋白酶原和胃黏液三种关键物质的作用,以支持胃发挥消化、吸收、杀菌和自我保护等功能。
胃黏膜有自我修复能力,但如果反复不良刺激就会逐渐加重病情,一旦胃黏膜受损,就可能导致慢性胃炎,肠上皮化生,异型增生,最后发生胃癌!
据数据显示,在我国有约80%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胃病,也就是说80%的人胃黏膜已经出现了受损的情况。
有哪些因素会加重胃黏膜负担,导致胃黏膜损伤的呢?
胃黏膜损伤的信号
胃黏膜损伤从轻到重的表现也各不一样,常见的症状表现有:
01 消化道出血
急性胃黏膜受损的情况,起病比较急,往往会突然发生呕血、黑便症状,且出血量较多,通常呈现出间歇性反复出血症状。还可能出现腹胀、上腹部疼痛及恶心、呕吐等腹部症状。
02 胃痛、腹胀
胃黏膜损伤可导致胃排空障碍,出现胃胀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。胃痛多为中上腹部隐痛、灼痛或伴不适感。腹胀则是一种膨胀感,感觉吃进去的食物没有被消化,有时会有烧心的感觉,有些患者还会感到心口窝不舒服,主要是两边肋骨中间的部位隐隐作痛。
03 反酸、嗳气
反酸是胃部内容物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口咽部导致的,由于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,常伴有烧灼样疼痛感和吞咽困难。胃黏膜损伤可导致产气过多,无法排出,经食管排出,导致嗳气(就是常说的打饱嗝)。
04 其他
如烧心,严重者,可有消瘦、营养不良等症状。
是「谁」伤了胃黏膜
每日的饮食冲刷,以及不良情绪、压力、烟酒、药物、细菌感染等不利因素刺激,都可能对胃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。
当这些损伤超过了胃黏膜的自我修复上限,就会发生胃黏膜损伤。
但是有这些东西,能直接破坏胃的保护机制。
1、烟草、酒精:
烟草中的尼古丁能被胃黏膜吸收,刺激黏膜血管收缩,导致胃黏膜缺血;同时还能在胃酸作用下合成致癌物亚硝胺。
酒精会溶解黏液和生物膜,导致胃黏液层变薄,削弱胃黏膜的保护屏障,甚至对胃黏膜造成急性伤害使其广泛糜烂出血。
2. 药物:
长期吃药会对胃黏膜产生损伤,会引起胃炎或溃疡,严重时甚至会引起黏膜出血。如果长期口服含有铝的药物,将会对消化道黏膜造成很大的刺激,诱发便秘。
3. 高盐:
长期高盐饮食能持续破坏胃黏膜,并使胃酸分泌减少,破坏胃内平衡。
4. 幽门螺杆菌:
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细菌,一旦被传染,会附着在胃黏膜上。
幽门螺杆菌能产生尿素酶,保护自己免受胃酸侵袭,然后激活血小板,会使胃黏膜出现充血肿胀、糜烂,甚至是萎缩;同时还会导致胃酸以及胆汁对局部的黏膜产生腐蚀,而引发溃疡的发生。
胃黏膜损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不同年龄段的主要病因各不同。
老年人一般多见于药物引起的小肠黏膜损伤。
20-30岁的年轻人则多与情绪、压力、不良饮食习惯有关。
而30-50岁左右中青年则介入两者之间,一部分是饮食、生活不规律等外源刺激,同时也由于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的年轻化,需长期用药的问题。
胃黏膜损伤如何查
胃蛋白酶原(PG)素有胃损伤的早期侦察兵之称。主要是由人胃底主细胞分泌出来,为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,胃是其唯一的来源。当胃壁细胞分泌的盐酸调整胃内酸碱度PH达1.5-5.0时,即可激活胃蛋白酶原变成胃蛋白酶,参与人体的食物消化,是非常重要的消化酶。约有1%的PG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,进入血液循环的PG在血液中非常稳定。
依据不同的PG免疫学及生化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的亚群:胃蛋白酶原Ⅰ(PepsinogenⅠ,PGⅠ)及胃蛋白酶原Ⅱ(PepsinogenⅡ,PGⅡ)。
PGⅠ由胃体与胃底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。胃酸分泌增多PGⅠ升高,当PGⅠ降低说明胃底腺受到破坏,胃体有损伤,预示着中度、重度或是长期的行为,PGⅠ越低说明萎缩程度越强。PGⅠ下降是中重度胃体和胃底萎缩性胃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。
PGⅡ除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外,贲门腺和胃窦的幽门腺的黏液颈细胞以及十二指肠上段也能产生PGⅡ。PGⅡ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(相对于胃窦粘膜),其升高与胃底腺管萎缩、胃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、异型增值有关。因为分布广分泌量少,一般很少单独把PGⅡ数值纳入临床筛查指标中。
PGR是PGⅠ/PGⅡ的比值。PGR的值进行性降低与胃粘膜萎缩进展相关。在PGⅠ的值<70ng/mL时,可能是由胃部肿瘤或者萎缩性胃炎引起,需要进一步结合PGR来判断。
所以,对PGⅠ、PGⅡ及PGR水平进行测定,能够通过其水平改变来对胃黏膜的状态及功能进行动态性的评估,进而发挥“血清学活检”的效果。
来源:有来医生、华西医生
由0055银河官网生物整理发布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如有违规请联系删除
注册证号:国械注准20223400361